2025 年 5 月 15 日,我展開了這趟從台北松山出發、經上海轉機前往北京的旅程。第一段是熟悉的 長榮航空 BR772,由 B-17811 執飛——一架僅有兩年多機齡的 Boeing 787-10 Dreamliner。雖然還算新機,但細看之下,座椅布面與邊角已經有些被撞出的痕跡,畢竟短程航線班次密集,磨損也在所難免。
迎賓果汁依舊是香甜的 鮮榨鳳梨汁,幾乎已成為長榮的招牌儀式。那股溫柔的果香一入口,彷彿在宣告:「你的旅程正式開始了。」我選了靠窗的 7A,依然是習慣性的 A 側。原因很單純——不是為了看風景,而是為了在滑行轉彎、準備進入跑道時,能看見「飛機巷」那群熟悉的拍機同好。曾幾何時,我也是那個站在圍欄外、舉著長鏡頭等待飛機的人,如今卻坐在被拍的那一架上,視角轉換的瞬間,竟有點浪漫。
這班航程約 1 小時半,雖短但服務依舊完整。機上影音系統一如長榮傳統,更新超快,幾部剛下檔的電影都能看得到。餐點我選了 黃清標大廚特製的梅干扣肉飯。兩片厚實的肉片肥瘦適中,滷得入味、鹹香滑口,配上榨菜與白飯,雖然是簡單的組合,卻穩定又好吃。只是我依然搞不懂—— 為什麼沒有筷子或湯匙!? 拿著刀叉吃扣肉的畫面實在太微妙了。
飛機準時降落在 上海虹橋機場 T1。由於這趟是轉機行程,得先出關,再前往 T2 辦理飛往北京的國航航段登機手續。原以為只是小事,結果卻被「開票地獄」纏上:松山地勤只給了長榮票,到了虹橋才又補開一張國航票;結果國航櫃檯人員表示不認,最後乾脆重新幫我開一張新票。於是,我就這樣莫名其妙收集到三張票根,也算是一段奇特的轉機回憶(笑)。
拿到登機證後,我順路進入了 中國國際航空 V3 貴賓室(下圖)。這裡是國航在虹橋的主要商務艙休息室,但實際體驗只能用「擁擠」來形容——人多、空間小、座位緊。找座位像搶演唱會門票一樣,最後好不容易找到一張靠牆的空位。餐食選擇中規中矩,簡單的熱食與飲料自助吧,但補餐速度偏慢。唯一的亮點是窗邊能看到部分機坪,偶爾有國航與東航的 737 滑行經過,算是小小慰藉。待了大概二十分鐘後我實在受不了人潮,拿著 PP 卡轉戰隔壁的 吉祥航空 V6 貴賓室,那邊空氣明顯清爽多了。





傍晚搭上第二段航班 CA1516(上海虹橋-北京首都),由 B-1430 執飛,一架約 7 年機齡的 Boeing 777-300。公務艙採 2-2-2 配置,座椅寬敞柔軟。登機後的國航空服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——熱情到讓我有點社恐。她們幾乎不斷巡艙、主動詢問乘客要不要茶水或報紙,眼神一對上就立刻微笑上前。那份主動感和長榮的穩重形成鮮明對比。
這趟我點了蝦仁飯(具體名稱已經忘了),一端上來就被那一整盤滿滿的蝦震懾住,份量十足。而且—— 有筷子! 對,長榮沒給的筷子這裡出現了。那瞬間真的想為國航鼓掌。餐點整體味道中規中矩,但勝在誠意。
唯一令人頭疼的是娛樂系統。觸控遙控器反應極慢,按一次要等五秒才動作,耳機還是雙孔老式款,傳出微弱電流聲。幸好這段飛行僅兩小時,不然我大概會放棄操作。
晚上 9 點 45 分抵達北京首都機場。最意外的是,下機後一路走出航廈居然完全沒有再經過安檢或海關——從客艙到大廳一路暢通無阻,讓我懷疑是不是走錯出口。
總結這趟「松山—虹橋—北京」的旅程,長榮的細膩與國航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。前者溫柔、穩定、細節滿分;後者直接、高效、熱情有餘。對我來說,最有畫面的一刻仍是從松山起飛時,看著飛機巷裡那群拍機同好。那一幕,讓人真切感受到自己既是旅人、也是那個仍對天空懷抱熱情的孩子。